在上期悦长课堂中,我们认识了解了小于胎龄儿的成因,以及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可能造成的若干问题(点击阅读)。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,小于胎龄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喂养,也可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生长发育状态。本期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小于胎龄儿该怎样治疗。
如何预防身材、智力发育问题?
小于胎龄儿是属于“高危”新生儿,窒息复苏后有呼吸困难及青紫时,需及时吸入氧气。
进一步了解其母亲孕期的状况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家族史,以利追查发病因素和给予特殊的诊断、处理。
早期足量喂养,不但可以防止低血糖,有利于体重的增长,还有利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,防止智力低下。合理的喂养,可使小于胎龄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出现加速生长,2~3岁时大部分能追赶上正常儿童。
小于胎龄儿血锌检测值较正常儿低,故出生后应适量补锌,每日3mg,连服6月,可避免因缺锌导致的厌食,由厌食引起的营养不良和发育不良。
智力训练有利于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提高智商,要早期进行医学干预和帮助。
患儿生活要有规律,给孩子更多的温暖,保持精神愉快,有助改善智力和身高。
生长激素治疗有效吗?
有效。如果孩子2岁以后,身高仍明显落后于同龄儿,就可以考虑用生长激素治疗。生长激素可以使患儿在儿童早期能实现追赶性生长,在儿童期维持正常的生长,并达到正常成人的身高。
据统计,有一部分小于胎龄儿,到成人后患高脂血症、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,用生长激素可改善脂代谢,减少冠心病的发生。
生长激素还可促进这些孩子的脑功能,改善智力,使颅、面部生长趋于正常。身高增长的同时,手长、脚长和髂宽也增加,使人身材匀称。
何时开始生长激素治疗?
生长激素治疗的效果取决于生长激素开始治疗的时间,原则上是年龄越小,效果越好;治疗越早,效果越好。生长激素对患儿身高的促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。治疗时间宜早,用药时间多为2~6年,身高能够追赶上正常同龄儿的身高后停药。
儿童期和青春前期用生长激素,可能使矮小的患儿达到正常身高,并使终身高超过预期身高。小于胎龄儿的生长激素的治疗推荐剂量为0.15~0.2IU/kg.d。
影响生长激素治疗疗效的因素,与开始治疗的年龄及遗传身高,还有生长激素的剂量有关。使用生长激素时,要定期监测血糖、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含量、胰岛素(INS)、血压、血脂、肝功、甲状腺功能等。
本文内容主要来源自《让孩子长高:矮小儿童生长知识问答》,史定平著,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版。